點評《愛滋青春 Positive Youth》
成大醫院愛滋個案管理師 賴怡因
『當得知診斷的當下,人生等於歸零,雜亂的念頭不斷飛過,彷彿是倒帶人生,然後重新建立自己。』Heather Drummond諮商師如是說,而這也幾乎是所有感染者聽完宣判後的心路歷程。導演藉由四位感染者揭開感染者簾幕後的世界,『每個人都在對我說話,但感覺很模糊。』被診斷HIV後就像被關進一間玻璃屋中,與人產生不可言喻的隔閡,從開始的震驚、困惑、自我隔離,到開始上網尋找相關訊息、選擇信任的人告知、甚至找到親密伴侶,這四位18到27歲的青春感染者,破蛹展翅用他們的親身經歷,走出囚禁感染者的透明牢籠。
導演透過這四位青春愛滋感染者,試圖去除長久以來世人對這個疾病的汙名,藉由感染者的家人、友人、愛人的現身說法,讓大家知道,展開雙手接納無疑是對感染者最無條件的支持,心理影響生理使免疫力提升,並接受常軌的追蹤與治療,減少疾病再度傳播的可能,更有甚者活躍於網路,鼓勵更多躲在黑暗角落的人。我們透過導演的鏡頭,看到一則則成功的故事,但這卻是太美好的柏拉圖世界,愛滋病仍然太敏感,仍然隱晦,在角落中充滿汙名,我們何時才能和它和解?多點人性的關懷?事實上,一位青春感染者,人生才正要開始,就算我們如何編織一個”不受影響的未來”,他的命運還是被撥了弦,還是隱藏了許多想得而不可得的無奈。
青春確實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一讀再讀,命運卻將它裝訂的太拙劣,在最璀璨的時候,就嘎然而止。這部《愛滋青春》點出了流淌在血液中的希望和無奈,在花樣年華中,重新翻出一片空白的扉頁,導演讓我們知道,有了愛滋以後的人生色彩,將交給感染者自己揮灑,你覺得它是黑白,那它便是,你為它妝點色彩,那它便繽紛。
關聯影片:
愛滋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