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影評─狐狸電影臭幹譙
羅賓威廉斯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心靈大道》,講述邁入中老年的男同志,穩定走在那條被稱之為「正常」的社會化道路大半輩子後,突然在某個時刻,被某個人打開了心門,下定決心勇敢做自己的故事。《心靈大道》除了呈現中老年同志在未出櫃的狀態下,必須配合接受社會化,隱藏自己的無奈外,也同時描繪了關於年輕性工作者的樣貌,與年齡差距的情感組合,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在近幾年都是頗為流行的創作主題,像是台北電影節的《掏空我的愛》,金馬影展的《美.男子》,越南第一部同志電影《你是天堂,愛是地獄》,還是柯林佛斯的《摯愛無盡》,都是以類似題材做不同面向的發揮。
/
「你快樂嗎?」 故事,從這句話開展。
/
《心靈大道》由羅賓威廉斯飾演的諾蘭作為故事的主述者,年過六十的他,有著穩定的工作與婚姻,除了父親因為中風臥病在床之外,生活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唯一的特別在於,他的同志身分。在躲藏壓抑了一甲子之後,某個開車遊蕩的夜裡,諾蘭撞上一名年輕的性工作者里歐,年輕胴體散發出的致命吸引力讓諾蘭深陷不已,許久未曾感受到的炙熱情愛,讓他頭一遭跨出舒適圈,一頭熱的鑽進未知境遇,「有時換個環境也不錯」。但戀愛中的心不在焉逐漸讓他露出馬腳,穩定的假象在種種試圖藏匿的謊言中逐步晃盪崩解,然而年輕男孩的性情如風如水,是頭不穩定的象,隨時可能踏破易碎的心,正當諾蘭決心放棄一切過往,開始新的人生時,那個讓人勇敢的謬思早已遠去。
/
「It means something.」
/
就算最後什麼也沒有留下,但這些轉變仍舊存在某種意義。
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做自己,好自在。
/
如前面所提,本片討論的議題,都有類似的作品論述過,其中又以去年金馬影展的《掏空我的愛》最為相似,同樣是年齡差異,同樣是迷戀阻街男孩,《掏空我的愛》還多提了關於外籍移民與幫派控制的問題,在議題面向與角色深度上的著墨篇幅也較多(當然片長也較長)。回過頭看《心靈大道》,只專心描繪中老年同志的啟蒙,安排各種生活裡的規律去打破,尤其是那段欲言又止的婚姻關係,與妻子貌合神離,卻仍有愛聯繫著的互動,各種情緒的拉扯與糾結,說與不說的相互隱藏,安排的細膩動人,但其他角色與關係的描繪就顯得有些薄弱,如男孩里歐這條線,雖然刻意安排了某種模糊的情感和欲拒還迎的氛圍(也許有「你太好我配不上你」的假掰思想存在?),但因為整部片把諾蘭處理得太像「愛到慘死的老番癲」,所以男孩身為謬思的存在,反而與教師摯友一樣,變得像是推動角色來回情感深淵的功能性角色,有點可惜。
/
另外一個亮點,來自與中風父親出櫃的橋段,父親因為中風,無法選擇的被迫聽著兒子在年近中年時的出櫃自白,只能被動的以別過頭作為抗議。回想整部片,諾蘭這個角色在後期幾乎只是單方面的要大家「接受」他的出櫃,沒有任何商量或轉圜的餘地,殺得其他人措手不及,連幾十年的婚姻關係也是一場戲就想徹底斬斷,想到這點,感動的成分頓時被自私的情緒沖淡不少。「出櫃」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我現在就是想即刻做我自己」的出櫃思想仍舊必須多想多三思,畢竟出櫃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人際網絡裡,一個會與人相連的狀態改變,連得越緊密,其實是越需要時間去轉換調解的。
/
整體而言,《心靈大道》可以說是部為羅賓威廉斯量身訂作,靠單一演員撐起大局的作品,其細膩的情感演出自然非常真摯動人,也不乏有緬懷保羅沃克那樣的觀影情感存在,然而,失去羅賓威廉斯的《心靈大道》其實是非常樣版的電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中規中矩,順理成章。如果你沒仔細記下羅賓威廉斯的身影,那他就會在下個月隨著你的短期記憶區一起被清掉,成為「我記得我看過」的那種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