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影展

多元性別主題影展

台灣自80年代開始歷經風起雲湧的民主浪潮,在政治、社會與人文等各個面向開花結果。同志運動在90年代也逐漸萌芽而茁壯。2000年開始有了官方資助的同玩節,2003年台北( 台灣)同志遊行出爐。2010年高雄市開始舉辦同志遊行;2011年新竹舉辦同志文化節;屏東、台中、花蓮等地也相繼籌組同志遊行活動。藉由區域間的酷兒串連力量,使得台灣同志文化更形多元豐富,台灣也因此有了亞洲同志友善國家的美稱。然而在日益性別多元並有著高密度影展的台灣,至今仍無建立一個常態性且專屬多元性別發聲、現身、集結認同、並與國內民眾與國際對話,又能培育優質影人與佳片的文化影音管道。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期許成為全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多元性別主題影展,不只是邀集全球好看且深入人心的佳片,也期盼能將台灣優質酷兒影片推至國際影展舞台,還希望透過這些來自全球的影片,放眼國際,展望台灣。

有幸集結政府及企業的支持,還有願意投身籌備工作的朋友與志工們一起努力,透過這個影展,又再次看到台灣社運與影視文化力量的展現。我們將持續致力於彰顯酷兒電影,用一部部電影溫暖觀眾的心,化解成見。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感謝你的支持!有你們,一定日益茁壯。

 

影展特色


  • 全球酷兒電影放映

    全世界每年都有數以千計與多元性別相關的新電影,但只有極少數部分能真正在台灣的電影院上映。 對於多元性別議題有興趣的觀眾,TIQFF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能夠看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 TIQFF(2014年)的第一年,播放了涵蓋30個國家60部影片,而今年的選擇更擴大到100部電影。議題從國家、社會、政治到文化事務等切入,涵蓋範圍較去年更加遼闊。


  • 影展講座、影人分享 、影片放映與映後座談

    聚焦於亞洲和華人影像創作,並佐以其他區域影片以增加多元酷兒影像文化的對話。
    藉由影展的電影放映、影人分享、影展講座以及映後座談等週邊活動方式,深入文化、性別、人權等議題,不但拓展了大眾對於此議題的視野,也深化聽眾對此議題的理解。


  • 酷兒電影工作坊

    力邀海內外知名影人師資,給予學員面對面最直接地影像攝製教學外,更有發行策略、電影市場脈絡等激發創意課程,期許能培育具國際觀的酷兒電影創作者,並進一步能扶植全球(尤其是亞洲)酷兒相關電影產業。


  • 台灣酷兒獎

    以柏林影展泰迪熊獎規模為目標,藉由短片的競賽平台,發現優質華語的酷兒影像作品,尤重臺灣作品,協助將其推薦至國際重要(酷兒/同志)影展放映,延長影片後續生命週期,也增加進入國際賣片市場、多媒體播放的可能性。不僅鼓勵優秀作品曝光,更正面促進有志的酷兒專業電影工作者拓展市場版圖至全亞洲更至全球,以質量俱增的方向協助酷兒影像製作蓬勃,並且也加速創造正面社會現象影響大眾。


  • 巡迴合作

    深耕影像與性別教育更是影展之後持續努力的,因此透過與學校、社區的巡迴合作,期許能將性別電影分享至台灣各地,讓多元性別與在都會外的生命追求,成為可能。


  • 亞洲酷兒影展聯盟

    臺灣國際酷兒影展期許作為亞洲的酷兒電影龍頭平台以及亞洲同志平權運動核心,於2015年邀集現有的亞洲酷兒/同志影展建立「亞洲酷兒影展聯盟」。透過亞洲區域網絡的建立,集結酷兒電影產業資源,培育酷兒優質電影人才與電影的產出,並能探討亞洲共同酷兒議題,期許促進更多亞洲各國間性別平權資訊的交流與共享,增進和諧與互助,呼應性別主流化趨勢。除了集聚亞洲酷兒影展力量外,也藉此 給予亞洲酷兒影展聯盟交流與相互支持的強力後盾。